我們(men) 曾在家長中做過調查:願意不願意孩子在班上當小幹部,支持不支持孩子多為(wei) 班集體(ti) 做事情。大多數家長的態度是積極的;一小部分家長不願意孩子在班上當幹部、多做事情;還有一部分家長的態度是,當幹部為(wei) 集體(ti) 做事情都可以,但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xi) ,不能傻幹。有一位小女孩在座談會(hui) 上說:“星期六,我組織我們(men) 小隊的同學自帶工具去班上大掃除,媽媽叫住我,對我說:‘你幹嘛這麽(me) 積極?幹活悠著點。’”愛女之心可以理解,但指導思想有問題。
我們(men) 應該想一想,孩子生活、學習(xi) 在班集體(ti) 中,與(yu) 集體(ti) 是什麽(me) 關(guan) 係?是融合在集體(ti) 中做集體(ti) 的主人,還是隻做一個(ge) “隨行”成員呢?有些家長的想法比較簡單,孩子在班上,無非上課、開會(hui) 、做值日,好好上課,參加開會(hui) ,按要求做值日就行了,關(guan) 鍵是學習(xi) 要好,對集體(ti) 積極不積極無所謂。實際上並不如此簡單,一個(ge) 人在集體(ti) 中,會(hui) 發生各種各樣的人際關(guan) 係,會(hui) 關(guan) 心集體(ti) 的目標、紀律、風氣,會(hui) 產(chan) 生集體(ti) 榮譽感或恥辱感。在集體(ti) 中的每一個(ge) 時刻,都會(hui) 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映,這是客觀規律。一個(ge) 人對集體(ti) 的投入程度,與(yu) 他的身心發展密切相關(guan) ,在集體(ti) 中,隻顧自己的遊離狀態是非常難受的。
讓我們(men) 學習(xi) 馬克思的一段名言:“隻有在集體(ti) 中,個(ge) 性才能獲得全麵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一個(ge) 人的發展取決(jue) 於(yu) 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這很明確地告訴我們(men) ,人的發展離不開交往,離不開集體(ti) ,集體(ti) 是人全麵發展的最有利的環境。一個(ge) 人總是屬於(yu) 大大小小的集體(ti) 的,割開個(ge) 體(ti) 與(yu) 集體(ti) 的聯係,人就像離開水的魚,不能生存,再談不上發展。誰與(yu) 集體(ti) 的融合度高,誰是集體(ti) 的真正主義(yi) ,誰就會(hui) 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讓孩子成為(wei) 集體(ti) 中的積極分子,既有利於(yu) 集體(ti) 的發展,也有利於(yu) 孩子的進步。
首先,家長要真正關(guan) 心孩子所在的集體(ti) 。經常了解班集體(ti) 的情況,跟孩子一起討論班上的各種問題,有時候還需要跟班主任老師交換意見。班上有些活動邀請家長參加,家長一定要做積極分子,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最好以書(shu) 麵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想法、態度。凡是學校、班級召開家長會(hui) ,開辦家長學校,家長應按時到場,認真聽報告,需要發言時積極發言。有時候,班集體(ti) 開展活動,需要家長在人力、物力上給以支持,家長應盡力。家長的這些做法會(hui) 使孩子感到“我們(men) 家與(yu) 班集體(ti) 心連心”。
其次,家長應支持孩子當班幹部或承擔一定的集體(ti) 責任。職務不論大小,責任不論輕重,都對培養(yang) 孩子的主人公精神有好處,而且能培養(yang) 孩子的多種能力。有的孩子不是幹部,連個(ge) 小組長也不是,可以讓孩子主動找老師,請求安排一項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孩子會(hui) 有積極的情緒體(ti) 驗。實在沒有合適職務的,應鼓勵孩子在每次班隊活動中做積極分子,完成自己的任務——發言、表演、布置會(hui) 場、準備東(dong) 西——不做看客。
再次,家長應注意了解孩子在班上的處境,特別是孩子的情緒反應,及時給以指導。孩子在班上的處境總有有利的時候和不利的時候,或者因為(wei) 人際關(guan) 係問題,或者因為(wei) 活動角色問題,或者因為(wei) 表揚批評問題,或者因為(wei) 學習(xi) 成績問題,都會(hui) 帶來處境變化,情況變化。孩子年齡小,主觀色彩濃,家長要了解情況,幫助孩子做出客觀的分析、判斷,既看到有利因素,也看到不利因素,指導孩子勝不驕、敗不餒,學會(hui) 控製自己,發展有利處境,扭轉不利處境。
家長應該明白,集體(ti) 主義(yi) 與(yu) 合理的個(ge) 人利益並不矛盾,集體(ti) 主義(yi) 思想使人更好地發展,而個(ge) 人主義(yi) 卻與(yu) 集體(ti) 主義(yi) 對立,不關(guan) 心集體(ti) 的人,個(ge) 人也難以健康發展。讓孩子成為(wei) 班集體(ti) 的真正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