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讓父母與(yu) 孩子一起遊戲、學習(xi) ,父母既是老師又是玩伴的新興(xing) 教育模式——親(qin) 子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所認可。但記者在近日調查時發現,親(qin) 子教育在我國一直不溫不火。
上個(ge) 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等地陸續興(xing) 辦起“親(qin) 子園”“親(qin) 子俱樂(le) 部”“親(qin) 子教育研究所”等教育機構,親(qin) 子谘詢熱線、親(qin) 子教育書(shu) 籍、親(qin) 子教育電視專(zhuan) 欄、親(qin) 子教育網站等也應運而生,有利地推動了親(qin) 子教育的發展。
然而,各地的實踐情況並不樂(le) 觀。親(qin) 子教育機構在哈爾濱市最多時達到20多家。由於(yu) 多種原因,一些親(qin) 子教育機構很快關(guan) 門歇業(ye) ,3年中僅(jin) 剩下不到10家。與(yu) 此同時,部分著名的親(qin) 子教育連鎖機構在包頭、重慶、石家莊等地開設的親(qin) 子園也由於(yu) 生源不足等原因,而奄奄一息或銷聲匿跡。
事實上,親(qin) 子教育大有可為(wei) 。以北京市為(wei) 例,全市約有0-3歲嬰幼兒(er) 17.7萬(wan) 名,截至目前,全市隻有62所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親(qin) 子教育基地,加上紅黃藍、翻鬥樂(le) 、東(dong) 方愛嬰等民辦親(qin) 子教育機構也不過百十家,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資料表明,全市80%以上的孩子在家裏被“圈養(yang) ”或“散養(yang) ”著,其中70%為(wei) “隔代教育”,不利於(yu) 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調查顯示,由於(yu) 缺乏科學的育兒(er) 知識和起碼的技能,44.2%的父母從(cong) 書(shu) 本上、34%的父母從(cong) 長輩那裏學習(xi) 喂養(yang) 和教育孩子的方法;63.5%和27.6%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經常或偶爾感到困惑。
那麽(me) ,行之有效的親(qin) 子教育在我國為(wei) 何一直不溫不火呢?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一是多數家長受傳(chuan) 統教育觀念影響,認為(wei) 對於(yu) 3歲之前的孩子隻要讓其吃飽、穿暖就行,不存在教育問題,沒必要花那麽(me) 多的時間和金錢專(zhuan) 門搞親(qin) 子教育。
二是辦學模式和教材五花八門,辦學機構各自為(wei) 政。親(qin) 子教育是一個(ge) 新生事物,我國尚未將親(qin) 子教育納入義(yi) 務大綱,因此國家就沒有針對親(qin) 子教育製定統一的辦學模式和教材。各地先行者沒有具體(ti) 章法可依,必然導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秩序混亂(luan) ,發展乏力。
三是老師素質不高。親(qin) 子園不是保育院更不是遊樂(le) 園,它需要老師根據嬰幼兒(er) 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抓住嬰幼兒(er) 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以優(you) 良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指導家長通過參與(yu) 聲情並茂的親(qin) 子遊戲活動,培養(yang) 嬰幼兒(er) 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然而,全國尚無親(qin) 子教育資質認證機構,目前從(cong) 事親(qin) 子教育的老師絕大多數由負責3歲-6歲幼兒(er) 教育的老師兼職,沒有經過係統的專(zhuan) 業(ye) 訓練和資質考核,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教育,隻是濫竽充數。
四是硬件設施不足。親(qin) 子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寓教於(yu) 樂(le) ,由老師指導家長和孩子進行各種遊戲,通過遊戲學習(xi) 和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足夠大的教學區和遊戲區等場地和足夠多的遊戲教具或玩具等,一些民辦機構受資金和場地製約,開展的活動十分有限,必然引不起家長和孩子的興(xing) 趣。
此外,部分親(qin) 子教育機構尤其是在工商部門注冊(ce) 的民辦機構,商業(ye) 化傾(qing) 向嚴(yan) 重,家長帶孩子玩任何項目都要花錢,老師還隔三差五要求家長買(mai) 一些高檔教具,使許多家長望而生畏。記者在一家民辦親(qin) 子園裏看到,家長帶孩子參加一次親(qin) 子活動(每次最多不超過60分鍾)除明碼標價(jia) 45元外,孩子再想玩電動汽車,5分鍾就要花15元錢。一位家長感慨:“我和孩子的快樂(le) 純粹是用錢買(mai) 來的,看著上百元的鈔票往裏扔,真是心疼啊!”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hui) 學前教育處處長張小紅認為(wei) ,親(qin) 子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開端,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捷徑,是教育行為(wei) ,而非市場行為(wei) 。為(wei) 此,她建議國家應盡快將親(qin) 子教育機構的注冊(ce) 審批權限統一收歸到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並建立親(qin) 子教育師資資質認證機構,製定統一的親(qin) 子教育教學大綱,進一步規範親(qin) 子教育秩序。同時,加強衛生、婦聯、教育等部門的協調工作,共同推動親(qin) 子教育走進千家萬(wan) 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