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誌忠喜歡狼,"是狼啟發了我",他始終這樣認定。蔡誌忠相信,狼在大自然那極度惡劣的生態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頑強競爭(zheng) 力,正是得益於(yu) "不加施教"。所以,他決(jue) 定對獨生女兒(er) 也"不加施教"。
讓女兒(er) 自己拿主意
記得那時女兒(er) 還不識字,每當帶她上餐館點菜,蔡誌忠從(cong) 不為(wei) 她擅作主張 ,而是拿起菜單 ,一一念給小家夥(huo) 聽,讓她自己選擇想吃的餐點。
帶女兒(er) 去動物園玩 ,他又會(hui) 在關(guan) 著狼的籠子前駐足 。他問女兒(er) ,你知不知道"狼"字為(wei) 什麽(me) 從(cong) "良",而不是從(cong) "劣"?女兒(er) 搖了搖頭,他便娓娓解釋道:因為(wei) 是狼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勝任的角色,狼是獸(shou) 中之良者哦!
後來女兒(er) 念書(shu) 了,一次數學考試竟然考了個(ge) 零分!媽媽在旁又氣又急,好脾氣的父親(qin) 卻並沒有怎麽(me) 罵她。他一邊安撫妻子不要太焦慮,一邊鄭重其事地和女兒(er) 講,要不要做功課,要做什麽(me) 才好,你自己判斷。
一家子後來移民加拿大,到了周末,當女兒(er) 纏著說要開車郊遊時,父親(qin) 還是讓女兒(er) 自己拿主意,"那你自己想去哪裏?"女兒(er) 於(yu) 是又得歪著頭,自己來找答案。在這"不加施教"中,女兒(er) 卻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麽(me) ","我該怎麽(me) 做"。
巧引女兒(er) 學畫畫
加拿大的學校選修課特別多,如何讓女兒(er) 選擇一個(ge) 方向去發展?她不是愛畫畫嗎,於(yu) 是,從(cong) 此蔡誌忠畫室裏多了一張畫桌,跟父親(qin) 一起畫吧。
又是星期六,女兒(er) 要去動物園,路過一個(ge) 美術館,進去看看吧?"不加施教"中暗地施教,"聽之任之"中巧妙引導,藝術甘霖悄然流進了女兒(er) 的心田,那裏也綻開了一束自由生長的花。
女兒(er) 開始了成為(wei) 一個(ge) 設計師的夢想。她畫各種畫,妙趣橫生,人小誌氣大,不服輸的她向編輯討價(jia) :"為(wei) 什麽(me) 我爸爸四幅可賺2000塊,我的卻隻有200塊?"她也像爸爸小時候一樣,經常突發奇想∶"三明治為(wei) 什麽(me) 是方的而不是圓的?""漢堡包為(wei) 什麽(me) 沒有尖呢?"
自由的父親(qin) 和自由的女兒(er)
蔡誌忠一年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外工作、旅行,妻子也因為(wei) 拍廣告經常不在家。怕女兒(er) 寂寞,就為(wei) 她請了保姆,誰知她並不領情:"我才不要有人陪呢!一個(ge) 人在家更自在,想幹什麽(me) 就幹什麽(me) !"
那年"父親(qin) 節" ,女兒(er) 用十來張畫紙訂在一起 ,給爸爸做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畫紙上 ,每一張許一個(ge) 願,比如,"今年自己獨立清掃房間","給爸爸泡一次咖啡","送爸爸一件不算過分的禮品",等等。
看著女兒(er) 的禮物 ,蔡誌忠笑了,女兒(er) 多像兒(er) 時的自己啊,活得那麽(me) 有條理,那麽(me) 自由和完整。也許會(hui) 有人對此提出非議,認為(wei) 女兒(er) 沒有接好父親(qin) 的班 ,沒有"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還認為(wei) 她的經曆太順暢了,不利於(yu) 她的成長。但蔡誌忠不這樣看。記得香港一家報紙的編輯約他寫(xie) 一篇題為(wei) 《崎嶇的道路》的自傳(chuan) ,他搖搖頭,說自己沒有"崎嶇的道路",如果改題《平坦的大道》倒是可以寫(xie) 一寫(xie) 。為(wei) 什麽(me) 非要挑那種不好的路來走呢,這是哪一家的規矩,蔡誌忠感到奇怪。
蔡誌忠相信,規矩都是由兔子定出來的,但打破規矩的永遠是豺狼,而豺狼的微笑,就是成功者的微笑。他是這樣告訴自己的,也是這樣告訴女兒(er)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