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今年夏天,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收治了6名小病人,而他們(men) 住院的原因卻令人心寒——自殘。在浙江的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青少年自殘行為(wei) 發生。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的驚人舉(ju) 動讓許多從(cong) 事兒(er) 童心理工作的專(zhuan) 家大為(wei) 吃驚。他們(men) 呼籲:家庭和社會(hui) 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杭州13歲的少年小強(化名)剛上初一,一到暑假就成天想著出去玩。可父母因為(wei) 他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要求他少出門、多看書(shu) 。這本來是司空見慣的兩(liang) 代人之間的矛盾,被父母寵慣的小強卻大發雷霆,扔下一句“不讓我出去玩我就死給你看”以後,一頭就往牆上撞,嚇得父母連忙把他送到醫院。盡管沒出什麽(me) 事,但父母卻怎麽(me) 也想不通,這孩子的心怎麽(me) 這麽(me) 狠呢?
其實,今年暑假像小強這樣“狠心”的孩子還有三四個(ge) ,他們(men) 也都是父母未滿足諸如“買(mai) 電腦”之類的心願,便砸了電視機,或是站上陽台威脅父母說要跳樓。
是什麽(me) 原因使這些孩子的行為(wei) 不能自控,而表現得近乎瘋狂?中國兒(er) 童心理衛生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理事,杭州第七人民醫院兒(er) 童心理研究與(yu) 治療室主任朱曉華醫師分析認為(wei) ,十三、四歲的孩子是一弱勢群體(ti) ,生理、心理的發展還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關(guan) 愛、師長的重視、同學的友誼。同時,他們(men) 又正處於(yu) 身心的斷乳期,認為(wei) 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人生觀,可以獨立麵對社會(hui) ,做自己的主人。她說,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變化,對待孩子仍采用包辦、幹涉、指責的方式,並且認為(wei) 這是關(guan) 心、幫助他(她),那麽(me) 由此帶來的往往是孩子的膩煩和反抗。他(她)們(men) 會(hui) 認為(wei) 這是對他人格和自由的打擊,並隨之出現焦慮、急噪的心態,產(chan) 生“情感危機”,從(cong) 而導致行為(wei) 的不能自控。
浙江省婦聯兒(er) 童部部長繆建雲(yun) 將症結歸於(yu) 家長偏向於(yu) 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品德教育。有些人對子女溺愛、嬌慣,甚至采取有求必應的做法。一旦不能滿足要求,“寵”慣了的孩子就會(hui) 以撒嬌、耍無賴,甚至自殘的方式“要挾”父母。繆部長認為(wei) ,家庭對孩子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也是造成自殘現象增多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應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來解決(jue) 。”繆建雲(yun) 部長告訴記者這樣一個(ge) 例子:一個(ge) 上小學五年級的11歲女孩,別的什麽(me) 都好,就是很會(hui) 花錢。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父母就告訴她,家裏的錢都放在一個(ge) 地方,家庭中任何一個(ge) 人都可以隨時取用,隻是要把每筆錢的用途記錄下來,供其他人監督。幾個(ge) 月後,女孩不僅(jin) 沒再亂(luan) 花錢,還指出父母在用錢時的不當之處。
通過參於(yu) 家庭的經濟管理,孩子不僅(jin) 可以學會(hui) 理財,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還能培養(yang) 他(她)成熟的心理,讓他(她)覺得自己是一個(ge) 正在走向“人”的人。
另外,家長要注意糾正自己的不端行為(wei) ,否則,將會(hui) 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16歲女孩小莉(化名)的父母為(wei) 了離婚而經常吵架,有時吵得不可開交。小莉由於(yu) 難以忍受,竟然在自己手腕上割了一刀,表示抗議。幸好被父母即使發現,才沒有危及生命。
朱曉華醫師對小莉的行為(wei) 感到極為(wei) 痛心。她說,即使是16歲的“大孩子”,仍是家庭中最敏感、最易受到傷(shang) 害的個(ge) 體(ti) 。家庭的任何矛盾,如父母爭(zheng) 吵、關(guan) 係緊張、甚至離異,都會(hui) 在孩子身上體(ti) 現出來。為(wei) 了緩和家庭的矛盾,引起父母的注意,大多數孩子都會(hui) 以哭鬧、不吃飯等形式表示抗議,而少數一些走向極端的孩子,就會(hui) 采用自殘的方式。小莉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已經從(cong) 焦慮型轉變成憂慮型的病態心理,認為(wei) 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有意義(yi) ,活著已經沒有興(xing) 趣。
目前這種現象在社會(hui) 上時有發生,朱曉華醫師和繆建雲(yun) 部長希望通過記者向社會(hui) 呼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提倡家庭民主,相互尊重,加強親(qin) 子溝通,通過“俯下身來和孩子一般高”的方式平等交流,這是培養(yang) 健康心理的基礎;還孩子自由的空間,培養(yang) 其堅強的個(ge) 性特點是培養(yang) 健康心理的目標。
這種青少年的自殘行為(wei) 已經引起有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據了解,浙江省婦聯兒(er) 童部、教育廳已建立了各級社會(hui) 型的家長學校,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進行針對性教育。到目前為(wei) 止,中小學、幼兒(er) 園的家長學校的辦學率已達80%以上,合格率為(wei) 70%,各縣市的新聞媒體(ti) 有95%開辦了與(yu) 青少年家庭教育有關(guan) 的欄目。
同時,學校、社會(hui) 對於(yu) 有多動症、學習(xi) 有問題的孩子應該給予更多的關(guan) 愛,幫助其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根源。有了心理上的異常表現要及時與(yu) 心理醫生聯係,及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