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陸 |

 距160周年校慶還有校慶已開幕
- 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教學教研>首頁您現在的位置:
+ 課題研究
緊抓主線 突出主題 愉快學習 作者:admin 來源: 發布時間: 2005-10-18 點擊數:8834

——芻議葫蘆串式教學在小學音樂(le) 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堂課的設計,好比一篇文章的構思,要有一個(ge) 主題作為(wei) 主線貫穿始終。葫蘆串式教學就是將課堂上的所有淩亂(luan) 的知識點,用一條主線串成一個(ge) 較為(wei) 完整的形式貫穿整堂課,形成一串完整的葫蘆串。在小學音樂(le) 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葫蘆串式教學,使整堂課具有整體(ti) 性和條理性,可以克服教學中環節的混亂(luan) 和情感的支離破碎;同時,因為(wei) 整個(ge) 教學過程充滿知識性與(yu) 趣味性,又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發展的需求。
    (一)以故事為(wei) 主線,形成葫蘆串式教學
    愛聽故事是小學低段孩子的共性,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把課堂的每個(ge) 教學環節融入故事情境中,使教學產(chan) 生誘惑力,從(cong) 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讓學生在聽故事——演故事等不同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學習(xi) 、感受和體(ti) 驗音樂(le) 。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第一冊(ce) 第七單元《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以故事為(wei) 一條主線: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帶領小青蛙們(men) 到草坪上玩耍,突然發現一隻調皮的小青蛙不見了!於(yu) 是大家就去尋找小青蛙(進行即興(xing) 創編各種節奏並進行多聲部的練習(xi) ),小青蛙到底上哪兒(er) 了呢?原來一個(ge) 人跑到森林裏去玩耍,在森林裏它還碰見很多動物呢(聆聽各種表現不同動物的音樂(le) ,並用歌聲即興(xing) 創編動物之間的對話)——小青蛙終於(yu) 回來了(學唱《小青蛙找家》),大家又高高興(xing) 興(xing) 地在草坪上玩耍(請學生即興(xing) 表演)!最後太陽下山,小青蛙們(men) 唱著歌兒(er) 回家了。”整堂課就在故事情境中展開和深入,讓學生身臨(lin) 其境地來學習(xi) 、感受、體(ti) 驗、表現音樂(le) 。
    (二)以事物為(wei) 主線,形成葫蘆串式教學
    在小學低段音樂(le) 教材中,有許多歌曲都是在演唱某種事物。例如《國旗國旗真美麗(li) 》《閃爍的小星星》《火車開啦》《洗手絹》等等。在教學這種類型的歌曲時,教師就應該善於(yu) 用慧眼來挖掘歌曲中所出現的這種事物,並以此為(wei) 切入口,把它作為(wei) 課堂教學的一根鏈子來串聯每個(ge) 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第一冊(ce) 第六單元《洗手絹》這一課時,我就用“手絹”這一教具把課堂上的各個(ge) 環節串成葫蘆串。首先,在手絹上畫上大小不同的太陽,請學生看手絹創編不同的聲響來表現2/4拍和3/4拍的強弱規律;再請學生聽鼓聲的強弱來傳(chuan) 手絹,聽到強音時起立把手絹上舉(ju) ,聽到弱音時坐下把手絹傳(chuan) 給相鄰同學;然後請學生聽《洗手絹》旋律及變奏(3/4拍的《洗手絹》)來傳(chuan) 手絹。“傳(chuan) 手絹”遊戲結束後,請學生來創編洗手絹的各種動作及聲響,並進行多聲部的節奏訓練;然後請學生來學唱《洗手絹》及它的變奏(3/4拍的《洗手絹》)。等學生基本掌握歌曲後,又請學生聽2/4拍的《洗手絹》音樂(le) 來晾手絹、3/4拍的《洗手絹》音樂(le) 來舞手絹;最後再請學生在手絹上畫自己能做的事。讓學生在一係列“看手絹——傳(chuan) 手絹——洗手絹——唱手絹——晾手絹——舞手絹——畫手絹”的活動中,感受音的強弱,體(ti) 驗歌曲所表現的愛勞動的情感,在邊玩邊遊戲中,來學習(xi) 音樂(le) 知識,表現與(yu) 創造音樂(le) 。
    (三)以活動為(wei) 主線,形成葫蘆串式教學
    音樂(le) 新課標指出:在音樂(le) 教學的活動中,要確保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ti) 地位,學生是活動的主角而不隻是觀眾(zhong) ,教師是策劃人和欣賞者,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用舉(ju) 辦各種活動的形式,把每個(ge) 課堂中的每個(ge) 教學環節設計成活動中所要表現的各種節目,以此來貫穿整個(ge) 課堂教學,不僅(jin)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體(ti) 現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體(ti) 現學生的主體(ti) 性,更能培養(yang) 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第四冊(ce) 第一單元《郊遊》這一課時,我就用“郊遊”這活動為(wei) 主線,把教室裏的桌椅搭成小河、小橋、山坡、山洞等郊外場景,讓學生聽著音樂(le) 去淌小河(多聲部的節奏訓練)、過小橋(視譜或視唱練習(xi) )、爬山坡(歌曲教學)、穿山洞(歌曲再表現)等等。在這種特殊的場景和活動中,學生們(men) 非常興(xing) 奮,他們(men) 玩著、樂(le) 著,不知不覺就學會(hui) 了歌曲,掌握了音樂(le) 知識技能。
    如在教學人音版第三冊(ce) 《小拜年》這一課時,我們(men) 可以緊緊圍繞“過年”這一活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掛燈籠(音程模唱)——貼門聯(節奏練習(xi) )——對橫批(視唱練習(xi) 及解決(jue) 歌曲難點)——拜年(學唱歌曲)——舞龍燈(歌曲再表現再拓展)”等各種活動中來學習(xi) 音樂(le) ,感受歌曲所表現的熱鬧氣氛,並了解過春節中的種種民族風情。又如在教學人音版第一冊(ce) 第四單元《動物說話》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以“動物演唱會(hui) ”為(wei) 主線,把節奏教學、歌曲教學及歌曲再表現等教學環節串成葫蘆串,讓學生在表演各種節目中(如說唱類節目、舞蹈類節目等等)學習(xi) 音樂(le) 表現音樂(le) 。
    (四)以字符為(wei) 主線,形成葫蘆串式教學
    任何一首歌就像寫(xie) 文章一樣不僅(jin) 有它的主題,也有它的關(guan) 鍵字眼,教師應善於(yu) 發現和運用這些關(guan) 鍵字眼來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人音版第五冊(ce) 第一單元《搖呀搖》這一歌曲,“搖”就是整首歌的關(guan) 鍵詞。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就在黑板上寫(xie) 了一個(ge) 大大的“搖”字,讓學生用體(ti) 態律動來告訴我是什麽(me) 字(即讓學生編創各種體(ti) 態律動);然後請學生聽《搖呀搖》的旋律來做各種形式各種花樣的搖(可以是一個(ge) 人,也可以幾個(ge) 人合作),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同時通過動作來感受音樂(le) 所表現的風格特點;再請學生來唱《搖呀搖》;等學生學會(hui) 歌曲後,又請學生來觀看各種“搖”的場景,並請學生用歌曲來表現各種“搖”的場景(進行歌曲再創新)。整個(ge) 課堂教學都緊扣一個(ge) “搖”字,讓學生通過各種體(ti) 態和歌聲來體(ti) 驗、感受不同的節奏、速度所表現的不同的情緒,並感受歌曲的音樂(le) 風格特點。
    在小學音樂(le) 課堂教學中,“教材”不是“教本”,而是“學本”、“讀本”,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能,注意教材的基本結構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緊抓教學主線,突出教學主題,才能把教學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有趣有味,有新奇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我們(men) 的音樂(le) 課。葫蘆串式教學隻是本人在小學音樂(le) 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探索,旨在拋磚引玉,有待於(yu) 大家共同實踐、完善與(yu) 提高。


  • 快速入口:
  • 友情鏈接:
华体汇hth  版權所有    聯係電話:0737-4995288    技術支持:    進入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