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教育地理·重慶渝中區
渝中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長江、嘉陵江匯流處。近年來,該區圍繞“實現教育現代化,打造西部教育名區”的發展目標,堅持均衡化、優(you) 質化、特色化發展方向,著眼保障教育公平,著眼每個(ge) 學生的終身發展,著眼提升渝中城市形象與(yu) 價(jia) 值,在全力打造均衡發展示範區的實踐中,特別是中心城區推進特色學校建設上,探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創新之路。
特色要落實在學生身上
——對話重慶市渝中區教委主任沈成林
“給每個(ge) 孩子提供可持續的優(you) 質教育服務,讓每個(ge) 孩子都能獲得均衡發展,這是我畢生的追求。”2009年,沈成林正式擔任重慶市渝中區教委主任,這位教育行者,一直奉行這樣的工作原則。他要求在區域內(nei) ,一切教育工作必須以學生為(wei) 中心,讓“每個(ge) 學生都能接受適合於(yu) 他自己的教育”。他還提出,渝中區教育要優(you) 質化、均衡化、特色化發展的口號。幾年來,渝中區教育堅持內(nei) 涵發展,優(you) 化資源配置,調整布局結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以打造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為(wei) 抓手,傾(qing) 力建設西部教育強區。
當談到重慶市渝中區的教育概況時,無論是瑣碎的數字,還是紛繁的項目,沈成林總能脫口而出。在區域發展的宏觀戰略上,他從(cong) 不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構架;而心中始終裝著學生的他,又讓人看到了深情、感性的一麵。
多年的教育實踐探索,讓沈成林在2010年底舉(ju) 辦的“中國西部教育論壇”上的發言,顯得底氣十足。作為(wei) 西部教育區域成員,他深知西部大開發10年,已經給西部經濟帶來了巨大發展,而教育相對滯後的“短板”,則要盡快補上。
推進“四名工程” 建設“名優(you) 特”校
中國教師報:您在“中國西部教育論壇”上,已經介紹過渝中區打造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的探索經驗。在過去幾年發展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渝中區如何讓教育均衡的各項舉(ju) 措“落地”?
沈成林:加速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步伐,應該是目前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men) 有以下幾方麵的思考:一要強力推進校點布局調整,實現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二要加速標準化學校建設,實現硬件配置均衡;三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教師交流製度,實現師資配置均衡——我們(men) 計劃成立名師工作室流動站,促進師資力量在全區所有學校,特別是普通學校流動;四是大力推進特色學校建設,注重學生個(ge) 性化、全麵性的發展。
中國教師報:在全區推進的教育舉(ju) 措中,我們(men) 發現在校園建設、加強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麵的力度很大,這些措施基於(yu) 什麽(me) 樣的考慮?
沈成林:渝中區今年提出將以全新的目標定位、超常的教育投入、宏大的布局調整、強大的師資陣容、鮮明的辦學特色打造均衡教育。著重實施“12345”計劃——服從(cong) “一個(ge) 宗旨”:辦人民滿意教育;圍繞“兩(liang) 個(ge) 目標”:實現教育現代化,打造西部教育名區;突出“三條主線”:加快校園布局調整,推進教育均衡,深化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人才強教,加強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四名工程”,即名校、名校長、名師、名學生工程,全麵建設“五個(ge) 校園”,即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全力打造均衡發展示範區,讓普通學校更有特色,優(you) 質學校更“優(you) ”,名校更有“名”,努力實現渝中教育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均衡發展。而這些建設成果,最終都要落實在學生身上。
建設優(you) 質學校 優(you) 化育人環境
中國教師報:近幾年,區域教育發展,“優(you) 質”一詞被頻頻提及,您如何理解優(you) 質教育呢?
沈成林:優(you) 質教育不僅(jin) 僅(jin) 是教育的政策導引,也不僅(jin) 僅(jin) 是學校的發展、校長的治校理念以及教師的先進授課方式,而是給每個(ge) 孩子可持續的優(you) 質教育服務,優(you) 質教育在於(yu) 諸多方麵的合力,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尤其在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麵,渝中區著重打造優(you) 質、高位的均衡發展目標。
中國教師報:給每個(ge) 孩子可持續的優(you) 質教育服務,必然首先要提供優(you) 質的學習(xi) 環境,那麽(me) 教育投入,似乎又成為(wei) 不得不談的話題?
沈成林:這就需要優(you) 化育人環境,同時優(you) 化育人環境也是“12345”工作思路的具體(ti) 表現。主要是抓緊重點項目的建設,提速“校安工程”,改造及新建一批學校;加快標準化學校的建設,堅持每年投入2000萬(wan) 元的經費,改善全區校園辦學條件;同時也將一直堅持實施教育援助工程,增加這方麵的投入,確保農(nong) 民工子女和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其實,渝中區已經在學校標準化建設方麵探索出一條具有“主城特色、渝中特點”的發展道路,為(wei) 加快主城改造、突破教育均衡發展瓶頸增添了新思路、新途徑。早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渝中區就通過強力實施三年“排危”、七年“普九”、五年“治薄”,對10所學校采取拆、並、聯等方式,基本解決(jue) 了校點“多、小、弱”的問題,實現了“渝中無弱校”的目標。近幾年來,按照“縮點、擴麵、提質”的要求,通過“新建遷建一批、改建擴建一批、拆遷合並一批”,建成了一批標準化學校、重塑了一批普通學校。
科研助力發展 特色成就均衡
中國教師報:近年來,渝中區的學校普遍注重特色發展,您覺得學校特色發展與(yu) 教育均衡發展之間是什麽(me) 關(guan) 係?
沈成林: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義(yi) ,更不是一個(ge) 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麵。學校還是要辦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區域內(nei) 所有學校的辦學條件都達到了一個(ge) 統一的較高標準,但隻要“千校一麵”的局麵沒有轉變,學校缺乏辦學特色,學生不能實現全麵個(ge) 性的發展,那麽(me) 該區域的教育就沒有真正實現均衡發展,也沒有實現教育公平。
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色,學生有特長,這是時代的呼喚,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們(men) 認為(wei) ,一個(ge) 地區在辦學條件、教育資源基本實現均衡配置後,要進一步縮小校際間辦學質量的差距,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均衡發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就成為(wei) 必然選擇。基於(yu) 這樣的認識,我區將特色學校建設作為(wei) 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戰略和途徑,加快學校特色發展步伐,探索構建起政府主導推動、學校主體(ti) 參與(yu) 和科研強力助推的發展學校特色、建設特色學校的格局。
中國教師報:渝中區如何通過科研助推學校特色發展?
沈成林:去年底,渝中區召開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重慶市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及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特色學校發展專(zhuan) 項課題《中心城區推進特色學校建設戰略研究》結題評審暨課題成果表彰會(hui) 。
此項課題的開展,正是我們(men) 通過科研助推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行動。
中國教師報:渝中區為(wei) 什麽(me) 選擇“推進特色學校建設戰略”來專(zhuan) 題研究?
沈成林:特色學校建設也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客觀訴求:首先,它要求學校辦出特色,促進教育優(you) 質化,從(cong) 而使進入學校學習(xi) 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教育和應有的發展;其次,它根據各個(ge) 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的差異性和學校辦學自主選擇的創造性,以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適應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的多樣性需求;第三,它以學校教育的特色化,滿足不同學生的興(xing) 趣、愛好、特長及潛能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個(ge) 性化的教育需求。
目前,國內(nei) 學者對中小學學校特色的研究,在介紹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很多“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特征、規律和原則等等,也總結出了很多理想化的“模式”和“策略”,但其針對性不強,操作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對學校特色工作進行具體(ti) 指導。重慶市內(nei) 對特色學校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如何從(cong) 區域整體(ti) 推進的角度,引領區域所屬範圍內(nei) 全部中小學校參與(yu) ,促進區域內(nei) 學校發展形成“一校一特色”的格局,從(cong) 而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方麵的研究還較少。
中國教師報:通過課題研究,要達到什麽(me) 樣的目標?
沈成林:我們(men) 希望通過課題的研究,達成以下主要的研究目標:一是製定中心城區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戰略規劃;二是構建區域整體(ti) 培育特色學校的發展模式;三是建立區域推進特色學校發展的運行機製。
課題創新成果 引領區域辦學
中國教師報:能具體(ti) 談談這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嗎?
沈成林:目前,課題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men) 提出了戰略設計的三大原則,即整體(ti) 推進與(yu) 重點推進相結合的原則;繼承性與(yu) 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行政主導與(yu) 校本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在學校層麵,特色發展的目標為(wei) :一校一特色 校校有亮點。它是注重以內(nei) 涵式發展來提高教育質量的學校建設。課題組通過研究,提出了打造“特色團隊、特色德育、特色教學、特色課程、特色文化、特色管理”等六種培育特色學校的模式。
在建立區域推進特色教育發展的工作運行機製方麵,課題組提出“三維四要素”工作模式,建立“一體(ti) 二維三點”的評估調控模式。
中國教師報:渝中區提出的“三維四要素”以及“一體(ti) 二維三點”,具體(ti) 指什麽(me) ?
沈成林:“三維主體(ti) ”具體(ti) 指:實施政府主導推動策略,為(wei) 特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著力突出教育研究機構的智力支持和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學校主體(ti) 參與(yu) ,激活區域整體(ti) 推進特色學校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我們(men) 需要將三方優(you) 化整合到區域整體(ti) 推進工作機製中,發揮“1+1+1>3”的合力。
“四要素”特指校點布局調整工程、特色隊伍工程、特色助學工程和校本研究工程。這四大要素是推進義(yi) 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重要內(nei) 容。
“一體(ti) 二維三要點”的評估調控方式中,“一體(ti) ”指調控主體(ti) ,即特色研究共同體(ti) ;“二維”指調控標準,即“基礎評估+特色評估”兩(liang) 個(ge) 維度;“三要點”指調控方式,即特色專(zhuan) 項經費、特色政策支持、特色激勵機製。
中國教師報:這些創新研究成果,在區域整體(ti) 推動學校特色建設上,成效如何?
沈成林:“中心城區推進特色學校建設戰略研究”課題從(cong) 2007年立項開展研究以來,經過幾年的努力,渝中區學校特色建設的整體(ti) 推進有了很大進步,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活力,各校在不同程度上形成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品牌。比如人和街小學的“人和教育”、求精中學的“精益求精”、大坪中學的女子足球、杏林中學“儒香校園”、精一小學“多彩民族教育”等。這些學校特色建設成果,正是在與(yu) 學生發展相結合的教育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因此,我們(men) 一直強調,特色建設成果,一定要落實在學生身上,隻有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
另外,從(cong) 宏觀層麵上來說,此項課題的成功開展,也驗證了以政府為(wei) 主導的“區域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為(wei) 中心城區的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破解了發展難題,更為(wei) 推進教育的均衡優(you) 質發展找到了突破口。
中國教師報:今後特色學校建設的工作重點將放在何處?
沈成林:加快學校特色發展,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中小學,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趨勢。今後幾年,我們(men) 將全麵推進中小學校點布局調整,努力實現全區辦學條件的現代化,繼續深化特色學校建設,著力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點”的辦學格局,全麵實現渝中教育高水平、高質量均衡發展。
鏈接·國外
國外特色學校研究
一些發達國家很早就致力於(yu) 特色學校建設研究,美國、日本、韓國等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著手研究多樣化、特色化的辦學模式,他們(men) 不僅(jin) 重視理論探索,更重視實證研究,同時納入政府行為(wei) ,進行統一規劃與(yu) 引導。
比如美國,一方麵通過特許學校和合同學校,實現了學校辦學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樣化;另一方麵,為(wei) 了追求個(ge) 性化的教育和教學,美國中小學實施了掌握學習(xi) 、合作學習(xi) 、分組教學、處方教學等特色化教育模式。英國通過製定的中等教育特色學校計劃,幫助中等學校與(yu) 私人讚助者結成夥(huo) 伴關(guan) 係,學校額外得到政府的資金資助,通過選擇一些特色的科目建立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特征,達到提高標準的目的。日本中小學的教育也是以重視學習(xi) 的個(ge) 性化為(wei) 目標,實施學校和辦學的特色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