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hui) 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讓人牽掛揪心的是孩子安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shu) 記、中央綜治委主任周永康,在全國綜治維穩工作電視電話會(hui) 議上,要求維護學校、幼兒(er) 園安全,黨(dang) 政一把手要負總責、親(qin) 自抓。
校園安全形勢嚴(yan) 峻,已經成為(wei) 全國性問題。從(cong) 3月23日南平校園血案,到4月30日濰坊校園血案,不到40天的時間內(nei) 連續發生5起校園血案,這就讓整個(ge) 社會(hui) 都在思考這樣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到底能夠做些什麽(me) 來保護我們(men) 的孩子。
中央連續發令,把校園安全上升到社會(hui) 穩定的高度,即國家高度,各地也都陸續有相應的舉(ju) 措——北京西城區警方給轄區內(nei) 中小學和幼兒(er) 園配發防切割手套和自衛噴霧罐,遇有歹徒襲擊學校,戴這種手套可徒手握住歹徒的凶器,手不會(hui) 被割破;成都市教育局與(yu) 成都市公安局近期聯合推出 “一警一校”製度,每天在學生上學、放學時間段,每所幼兒(er) 園、中小學校都至少有一名警察或治保人員,在學校周邊巡邏;福建省響應中央號令,發文要求全省所有學校在5月4日配齊校園保安,且原有的校園保安和新配的校園保安,全副武裝上陣,配上 “三大件”行頭。
從(cong) 這些措施中,不難看出各地政府的決(jue) 心,而要真正築建校園安全之盾,確保校園安全,應該有三方麵的工作同時要抓。
毋庸置疑,首先是給校園配備必需的、專(zhuan) 業(ye) 的保安人員。此前,各地學校安全防範的主力通常由這一學校自行解決(jue) ,這種模式的問題顯而易見:一方麵,這些安保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有的甚至由老師兼任,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和應對能力;另一方麵,學校安保人員沒有執法權力,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們(men) 最多在 “自留地”發揮作用,在校舍區域外,即使發現可疑人員,也無權上去盤問,做到防患於(yu) 未然。
其次,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有待加強。雖然從(cong) 小學一年級起就有校園安全教育課,但遇到突發事件,學生往往都會(hui) 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將課本知識轉化成突發事件中的實際應對能力,是而今的校園安全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從(cong) 校園慘案的肇事者本身來看,他們(men) 幾乎都是一些失去理智、喪(sang) 心病狂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病患者。我們(men) 在譴責他們(men) 對無辜的孩子舉(ju) 起殘忍屠刀的同時,也該反思是什麽(me) 導致 “他們(men) ”產(chan) 生認知偏差和冷血行為(wei) ,社會(hui) 是否需要建立化解 “偏差”的心理疏導機製?要知道,和諧、融洽的社會(hui) 環境肯定是安全校園的最大土壤。(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