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xi) 難,學習(xi) 難,一提學習(xi) 心就煩。”這是學習(xi) 上後進生的一句口頭禪。如何對待這一不良現象,改變他們(men) 的看法呢?
一、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心態。
教師要消除後進生的不良反饋心理,就要有積極、向上的教學心態,要認識到後進生是動態的,可變的,不要傳(chuan) 統的劃一化、一刀切的教學。承認學生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有的是智力上的差異;有的是知識上的差異;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異等等。要相信每個(ge) 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尤其在課堂上。他們(men) 反饋信息的積極高不高,就應從(cong) 教師自身上去找原因。 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顧,要及時、正確地進行評價(jia) ,肯定其點滴的成功之處,讓他們(men) 品嚐成功之喜悅,學習(xi) 的積極性才會(hui) 不斷得到提高。這樣,他們(men) 的“懼怕”和“對抗”心理才會(hui) 逐漸消失,學習(xi) 的自信心才會(hui) 不斷提高。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自我反饋,要隨時注意對自己的信息儲(chu) 量和信息輸出的傳(chuan) 遞反饋情況,經常性地進行自我內(nei) 審和教學效果的自我檢查。要注意從(cong) 後進生的聽課表情、回答問題等情況中及時反饋信息,從(cong) 根本上糾正後進生的應付心理,掌握他思維的脈搏,始終把轉變後進生的功夫下在教學過程中。
二、改變後進生的自我認識.
改變後進生的自我認識,首先要改變教師對後進生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不乏有些教師喜歡優(you) 秀學生,視為(wei) 神童、天才。而對後進生則是挖苦、諷刺、歧視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呢?就因為(wei) 好的學生思維敏捷、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理解能力強,而有的學生則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對同一知識,有的學生講一遍就接受了,並會(hui) 舉(ju) 一反三,靈活運用。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反複講幾遍,這些學生往往跟不上教師的講授,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較低,學習(xi) 成績較差。同學和老師就認為(wei) 這些學生“智力落後”,看見這些學生就搖頭,不抱希望,甚至放棄他們(men) 。使這
些學生在集體(ti) 中處於(yu) 一種“特殊地位”。發言輪不到、板演挨不上、表揚不沾邊,因而使他們(men) 產(chan) 生自悲、自棄等消極態度,對學習(xi) 產(chan) 生了畏難、懼怕的心理,認為(wei) 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別人聰明,沒法提高成績,簡直不可救藥。因此,教師必須針對上述情況,改變自己的錯誤觀點。同時還得想方設法幫助他們(men) 認清自我。要抓住他們(men) 內(nei) 心仍有學好知識的心理,根據每個(ge) 人的情況做具體(ti) 分析。讓他們(men) 明確不是因為(wei) 自己2腦子笨,而是學習(xi) 方法不對頭,功夫不到家,歸根結底是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ang) 。這樣一來,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激發了他們(men) 學習(xi) 的積極性,樹立了學習(xi) 的自信心。
三、多為(wei) 後進生創造受表揚、鼓勵的機會(hui) 和條件。
每個(ge) 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後進生更是如此。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有針對性的創造機會(hui) 和條件、讓後進生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有“回答”、“板演”、“做題”等單向性的學習(xi) 以外,還必須增加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使後進生一係列的參與(yu) 學習(xi) 的活動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啟迪他們(men) 的思維,讓他們(men) 嚐到成功的甜頭。成功的歡樂(le) 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當後進生運用教學知識解決(jue) 問題,獲取成功,內(nei) 心會(hui) 萌發一種快感和強烈的學習(xi) 興(xing) 趣。蘇霍姆林斯說過:激發兒(er) 童的興(xing) 趣,精心保護和培育兒(er) 童發自內(nei) 心學習(xi) 願望,以及由此萌發出來的學習(xi) 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學促進發展的起點。所以教師要看準有利時機,積極鼓勵,精心誘導,及時點撥,千方百計地讓後進生獲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潛在能力和學習(xi) 成果,享受到成功的樂(le) 趣。讓他們(men) 感受到教師沒有冷落他們(men) ,他們(men) 的抑鬱心理就會(hui) 減輕。學習(xi) 中,尋求成功的信心和意誌就會(hui) 得到強化,積極向上的動力就會(hui) 增加。例如:我在教學中,對一些後估計進生有把握回答好的問題,盡量讓他們(men) 先回答,說不完整的,我在加以點撥。指導性、關(guan) 鍵性詞語寫(xie) 在黑板上或以填空形式出現,當他們(men) 回了,再抽出支撐,讓他們(men) 講一講操作的方法或過程,傾(qing) 聽同學們(men) 的推理過程,複述一些簡單的過程,或者讀一讀題目的內(nei) 容、要求等。總之,在後進生“說一些”的基礎上,我再鼓勵他們(men) 質疑問難。在同位互助學習(xi) 或小組討論學習(xi) 中,總是讓他們(men) 回答一些:“討論好了嗎?”或“你能說一說嗎?”等簡單的對答式回答。讓他們(men) 在心理上得到一種補償(chang) ,消除他們(men) 的心理負擔。
當然,善待後進生不能僅(jin) 限於(yu) 課堂教學中。課餘(yu) 時間,我也有意識地讓後進生充分得到表現。如:讓他們(men) 替老師提小黑板,拿手提包,幫學生發作業(ye) 本,拾一拾衛生區的碎紙屑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他們(men) 走入到班級和同學之間,縮短了教師和同學之間的距離,讓他們(men) 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增強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上就產(chan) 生了一種“安全感”和有所隸屬,平衡了他們(men) 的心態。這樣,學習(xi) 上才會(hui) 無憂無慮地去思考,去自主學習(xi) 。
總之,作為(wei) 教師要蹲下來看學生,善待後進生給他們(men) 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歧視,他們(men) 必將多一點自信,少一點自卑,他們(men) 最終也會(hui) 很優(you)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