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起跑線已經被提前到出生之前的今天,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的重視。在構建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大氛圍下,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是需要學習(xi) 的。
“教孩子學會(hui) 做人比拿到名牌大學的文憑更重要”,正在成為(wei) 很多父母的共識。
在林林總總的家庭教育圖書(shu) 中,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編著的《怎樣做父母》叢(cong) 書(shu) ,全麵論述了如何指導孩子做人、學習(xi) 、健體(ti) 、健心、生活、審美、實踐、創新等方方麵麵的問題,被作為(wei) 全國“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chuan) 實踐活動的家教讀本推薦給讀者。近日,就家庭教育的誤區和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記者采訪了叢(cong) 書(shu) 的主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倫(lun) 理學會(hui) 德育研究會(hui) 理事長詹萬(wan) 生。
問:我注意到這套書(shu) 的標題用的是“父母”而不是“家長”,這是字眼的不同還是一種觀念的變化?
答:用詞的不同體(ti) 現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這一說法更人性化、更以孩子為(wei) 本、更平等,而“家長”多少有些居高臨(lin) 下的感覺。我們(men) 提倡做父母的首先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蹲下身子和孩子對話,才能真正麵對“怎樣做父母”這個(ge) 人生的大問題。
我們(men) 編寫(xie) 這套書(shu) 的目的,和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發起的“爭(zheng) 做合格家長、培養(yang) 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傳(chuan) 實踐活動是一樣的——提高家長素質、幫助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營造有利於(yu) 兒(er) 童健康快樂(le) 成長的家庭環境,解決(jue) 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由於(yu) 有中央教科所“整體(ti) 構建學校德育體(ti) 係深化研究與(yu) 推廣實驗”總課題的學術支撐,讀本收集了大量的實例,重視細節,據事論理,深入淺出,時代感、親(qin) 和力和可操作性都很強。我們(men) 不僅(jin) 期待父母能和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也希望編者和讀者之間也能進入一種平等對話的境界。
問:在您看來,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誤區?
答:孟子說過,“未有學養(yang) 而後嫁”,沒有人能在生兒(er) 育女之前就學會(hui) 如何教育孩子,也沒有人能不需要學習(xi) 就無師自通。盡管家庭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還是存在四個(ge) 明顯的誤區。
首當其衝(chong) 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造成的壓力過大。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龍,不管孩子先天的條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當明星、當科學家、當企業(ye) 家,很少有當普通人的心理準備。所以小學生的作文裏會(hui) 出現這樣的句子:我長大以後要當博士,這樣才對得起我的爸爸媽媽。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共享加拿大教育哲學教授克裏夫。貝克博士的一個(ge) 觀點:人最重要的是學會(hui) 過美好的生活,學會(hui) 追求幸福、快樂(le) 、健康、友誼等基本價(jia) 值。作為(wei) 父母,一方麵要端正自己的心態,讓孩子知道每一種光鮮的職業(ye) 都有艱辛和平凡的一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鼓勵孩子“成為(wei) 你自己”。為(wei) 此我們(men) 在這套書(shu) 裏設計了大量的家庭自測卷,以供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xi) 能力、健康意識、創新能力,等等。
與(yu) 大多數父母期望值過高相比,也有些父母走到了另一個(ge) 極端——對孩子放任自流,認為(wei) “樹大自然直”、“是什麽(me) 命、吃多大食”、“家長操那麽(me) 多心還要學校幹嘛”……這其中有的人是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有人是為(wei) 自己忙於(yu) 工作而無暇顧及孩子開脫。
第三個(ge) 誤區是老問題,獨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溺愛綜合症”,這種綜合症的弊端在大學生身上表現得最為(wei) 明顯。習(xi) 慣了以自我為(wei) 中心的獨生子女,容易養(yang) 成任性、自私、孤僻、長於(yu) 防衛別人等毛病,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要盡量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學會(hui) 與(yu) 人交往、學會(hui) 合作、學會(hui) 獨立生活,在該“放飛”的時候要充分相信孩子。例如,很多大城市的父母不放心孩子到外地上大學,或者父母跟著孩子去上大學,都是不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hui) 。我兒(er) 子原來從(cong) 小學到高中都沒怎麽(me) 出過我們(men) 那個(ge) 大院,假期給他買(mai) 了月票他也不願意自己出門,這能有什麽(me) 見識?後來他去哈爾濱上的大學,開闊了眼界,結識了朋友,鍛煉了獨立生活、艱苦奮鬥的能力,現在他在英國留學,我就非常放心。
近些年,出現了把家庭教育簡單等同於(yu) 智育的誤區。升學和就業(ye) 的壓力越來越前移,人生競爭(zheng) 的起跑線已經劃到娘胎裏了,於(yu) 是智力開發成了很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內(nei) 容。這是沒有遠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包括指導孩子學會(hui) 做人、學習(xi) 、健體(ti) 、健心、生活、審美、實踐、創新等八個(ge) 方麵,簡單地追求智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問: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從(cong) 幼兒(er) 園到中學接觸的多是女老師,因而有陰盛陽衰、男孩子女性化傾(qing) 向,很多男孩子缺少一種雄偉(wei) 、堅強、黃鍾大呂般的陽剛之氣。您覺得這跟很多家庭教育中父親(qin) 的“缺位”現象有關(guan) 係嗎?
答:有關(guan) 係,也跟媒體(ti) 的導向有關(guan) 係。就說電視吧,好多主持人裝嗲、裝嫩、動不動就叫喚“耶”,對孩子能沒有影響嗎?至於(yu) 家庭教育中父親(qin) 的“缺位”現象,有傳(chuan) 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nei) ”的基礎,也有母親(qin) 進行家庭教育更有優(you) 勢的客觀因素,更重要的是社會(hui) 的生存壓力和價(jia) 值評價(jia) 。男人必須有事業(ye) ,要追求成功,但培養(yang) 出一個(ge) 優(you) 秀的孩子就不被看成一種成功。家庭教育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建立價(jia) 值觀的過程,什麽(me) 時候“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事業(ye) ”得到全社會(hui) 的認可,什麽(me) 時候一個(ge) 父親(qin) 在年終述職時能把自己對孩子的培養(yang) 也當作一種業(ye) 績,什麽(me) 時候父親(qin) 在家庭教育中就不再“缺位”了。
問:現在的單親(qin) 家庭日漸增多,我的一個(ge) 朋友離婚時,我們(men) 勸他考慮對孩子的傷(shang) 害,他居然振振有詞地說,都是你們(men) 誇大了對孩子的影響,現在的孩子見得多了!您覺得是這樣嗎?單親(qin) 家庭該怎樣進行家庭教育呢?
答:你這個(ge) 朋友的說法肯定是不對的。一個(ge) 社會(hui) 學家曾經說過,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shang) 害,僅(jin) 次於(yu) 父母死亡。不管現在的孩子如何見多識廣,父母離異對孩子心靈的傷(shang) 害都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影響也許一時不明顯,但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ge) 陰影。
破裂家庭往往是孩子性格畸形發展的溫床。前些年北京“藍極速”網吧縱火案的兩(liang) 個(ge) 中學生案犯不就是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嗎?有調查顯示,生活在單親(qin) 家庭中的孩子不少是學校中的雙差生,心靈的創傷(shang) 打破了他們(men) 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很容易帶來行為(wei) 上的偏差。他們(men) 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感情衝(chong) 動好鬥,常常產(chan) 生不正當的行為(wei) 。近年來青少年離家出走和自殺現象日益增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分離、家庭破裂。
如果離異已經發生了,單親(qin) 家庭的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心靈世界的完整,不要因為(wei) 家庭的殘缺而有一種愧疚心理,從(cong) 而過度溺愛孩子,也不要因此讓孩子失去對人的信任,變得自卑甚至自閉,更不能把孩子視作累贅、包袱,漠不關(guan) 心,甚至歧視和粗暴虐待。
問:這套書(shu) 涉及了家庭環境中對孩子適時、適度地進行性教育的內(nei) 容,但是沒有提出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建議,我覺得多少算是一個(ge) 遺憾。都說現在的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紳士”、“淑女”的培養(yang) 也要從(cong) 家庭開始吧?希望這套書(shu) 再版時能增加這方麵的內(nei) 容。
答:你的建議很好。“紳士”、“淑女”的培養(yang) 實際上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jin) 要從(cong) 家庭開始,也需要學校、社會(hui) 的通力合作,對家長、老師等成人也是一個(ge) 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要求。所以我們(men) 提倡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要趨同,目標要一致,過程要同步,方法要互補,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入“雙合格”的境界。
|